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yuzhuangbz.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yuzhuangbz.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yuzhuangbz.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yuzhuangbz.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聚焦】医改界:2024十件大事 2025十大预测_行业新闻_fun88体育官网网站_乐体育官网登录电话

行业新闻


06

2025

-

02

【聚焦】医改界:2024十件大事 2025十大预测

来源:fun88官网入口    发布时间:2025-02-06 13:47:27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哪些事件深刻影响着中国医改的走势?2025年中国医改又将怎么样发展?医改界智库与北京三医智酷医院管理研究院、厦门大国医改健康产业研究院共同推出2024年中国医改十件大事和2025年中国医改十大趋势。

  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明白准确地提出将“医保、医疗、医药”的顺序重新调整为“医疗、医保、医药”,这充足表现了党中央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

  医疗在服务人民群众生老病死、看病就医等方面发挥着主体作用,通过深化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发展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医保一头连着人民群众这个“需方”,通过发挥保障功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另一头连着医疗和医药这两个“供方”,既可通过支付方式和价格政策等,调节医疗服务供给、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推动医院改革、促进分级诊疗,又可通过药品耗材集中采购,降低医药产品价格,发挥杠杆作用。高质量、高效率的医药产品生产供应为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必需的技术方法和物资保障,同时也从医保等支付方获得合理补偿,实现产业健康发展。医疗、医保、医药共同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提高卫生事业发展水平,需要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同向发力,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白准确地提出“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这是2009年新医改方案提出“三医联动”之后,医改政策方针的重大调整和与时俱进。

  12月24日,医疗、医保、医药“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协作会商机制第一次会议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国家药监局主要负责出席会议,会议邀请后勤保障部卫生局主要负责出席。会议审议通过《“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协作会商机制工作规则》,明确协作会商机制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国家药监局五个部门组成,主要发挥统筹协调议商作用,加强信息互通,研判分析形势,会商处理问题,共同抓好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落实。

  只有大力推进“三医”协同发展、协同治理,强化“三医”部门联动,“三医”同向发力、形成工作合力,避免以往出现的政策“打架”,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才能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更直接地惠及民生。特别是,此前医保政策与医疗政策、医药政策“打架”等问题进一步减少。如:一边强调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一边让群众可以无序转诊;虽然医保没有规定住院患者的天数时长,但由于医保支付费用上限,医院作为经营单位不得不让患者转院转诊等现象,真正让医院医生从患者健康出发,让患者有更多的方便感。

  7月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会议指出,发展创新药关系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关系人民健康福祉。要全链条强化政策保障,统筹用好价格管理、医保支付、商业保险、药品配备使用、投融资等政策,优化审评审批和医疗机构考核机制,合力助推创新药突破发展。要调动各方面科学技术创新资源,强化新药创制基础研究,夯实我国创新药发展根基。

  该方案中对于当前医药行业的痛点以及可行的应对措施都引起业界强烈的反响,被认为是利好创新药发展的重大政策风向。此番方案的通过,有望进一步激发产业创新活力,加速创新药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促进中国创新药行业升级。

  2024年6月,国办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白准确地提出7方面重点工作。这中间还包括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提质扩面,深化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方式、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8月底,国家卫健委在新闻发布会上首次明确,未来将指导其他省份每年选择 2~3 个地区为重点推广三明经验,5 年内实现全覆盖。

  在11月19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培训班”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指出,三明医改坚定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坚持党委领导、政府协调、部门协同,因地制宜推动改革不断迭代升级,推陈出新,经得起历史、实践与理论检验。要加强党对医改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落实地方党委政府推进医改的主体责任,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

  雷海潮强调,50个公立医院改革与高水平发展示范城市以及14所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试点医院、12个基层卫生综合试验区等要勇于担当,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各省要以地市为单元,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深入落实三中全会精神,认真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立体化动态推进改革取得成效。

  2024年12月22日,国家监察委员会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作了《关于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数据显示,深入整顿医药领域乱象,推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严厉打击医药领域腐败行为‌:2024年,全国共立案5.2万人,处分4万人,移送检察机关2634人,其中留置处级以上干部675人。国家监委调度各级监察机关配合有关部门重拳出击,严查靠医吃医、套取医保资金等腐败问题,推动对全国510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开展国家飞行检查,查实欺诈骗保机构124家,追回医保资金242.3亿元‌。

  ‌反腐力度空前‌:自2023年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开展以来,2024年反腐风暴持续,截至12月2日,至少有320名医药卫生系统“关键少数”被查,其中超160名为医院院长或书记,涉及众多大型三甲医院。例如,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董朝晖和院长冯文明接受调查,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原院长戴夫也被立案审查调查‌。

  ‌反腐行动的规模和力度达到空前水平‌:2024年,全国已有近170名医院院长、书记被查,数量超越去年全年的两倍。反腐行动强调“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从大型三甲医院到基层卫生院均被纳入监管范围‌。

  ‌医药企业高管的违法违纪案件频发‌: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医药企业高管涉及嫌疑违反法律违纪的案件频发。截至2024年12月,已有33家企业的高管被留置、刑拘、立案或调查,其中超过20家为A股上市公司,包括上海医药、云南白药、大参林、白云山等知名药企‌。

  ‌反腐行动的社会影响‌:反腐行动不仅提升了医疗系统的公信力,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降低了医疗成本,还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例如,广东省中山市坦洲人民医院院长被查后,该院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同比下降16.6%和21.4%,人均就医成本下降1400余元‌。

  2024年,许多媒体曝光,一些医院,包括公立医院普遍出现医院减收、员工降薪、大量民营欠薪、甚至是倒闭。广东汕尾市人民医院、河南新乡第四人民医院等公立医院的医护人员,因长期被拖欠薪资而不得不走上维权之路。包括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大三甲医院,一些地方的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等都不同程度出现减收、降薪、欠薪等。有些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以正式通知的形式,要求公立医院降薪和调整薪资结构。

  根据《2024年度中国医院人力资源现状调研报告》显示,57%的医生在2024年度收入出现下降。该调研统计了2009名医生的年均收入、薪资构成及不同科室的职业满意度。调查发现,临床医生收入下降的比例较去年增加了7个百分点。

  在谈到收入问题时,57%的医生在本年度收入下降,63%的医生对目前薪资情况不满意,但不满意比例较去年下降5%。医生群体内部的收入差距较大,一线城市三级医院副高及以上职称的医生,平均每年的临床工作收入为24.6万元,高出其他职称医生近10万元。而非一线城市医生年均临床收入普遍不足15万元,乡镇卫生院医生不足10万元。关于收入来源:45%的医生固定薪资占比在一半以下,超过六成的医生工资中有40%是绩效、津贴等浮动收入。除了固定的月薪、补贴和年终奖,可以通过讲座、线上问诊、多点执业等方式增收的医生较少。但直辖市及省会城市的医生通过教学、讲座、科研等增收机会更多。

  2023年4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公布的《关于2021年度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的通报》(国卫办医政函〔2023〕67号),中提到“在运营管理方面,在二级公立医院总体运行平稳的背景下,仍有43.87%的医院出现了亏损情况。”

  引人关注的是,2024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公布了2022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国家监测分析情况,但却始终没公布2022年度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这其中的问题,特别是二级公立医院的运营管理情况,可能更值得关注。

  2024年,破产、倒闭,接二连三地与医院,特别是与公立医院挂钩,让社会上对公立医院产生了诸多误解,因为社会一致认为,人满为患的医院无论如何不应该与破产倒闭产生关系。但现实就是现实!

  在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上,以“医院”为关键词搜索公开公告显示,今年以来截至 2024年12 月 27 日,共有600件包括破产、强制清算等在内的案件。这些倒闭的医院中,大部分都是民营医院,它们或因经营不善、负债累累,或因政策调整、补贴减少而陷入困境。

  需要强调的是,公立医院也并非高枕无忧。多地公立医院频频爆出欠薪、倒闭事件。

  • 2024年11月4日,依据相关规定,新乡市卫健委正式注销了该院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除公立医院倒闭之外,医院降薪、欠薪的讨论频繁出现在社会化媒体。一些医院内部人员表示, “现在医院运营极其困难,儿科、产科的住院部已经关闭……情况十分糟糕。”

  • 2021年,全国5456家二级公立医院中,43.87%亏损,比例与上一年持平。

  • 2023年前8个月,三级医院诊疗人次增长8.7%,一级医院增长9.0%,而二级医院却下降7.6%。

  除了小医院倒闭或欠薪,更令人咋舌的是大型公立医院也不盈利,2024年中国预算收入前100的公立医院中,郑大附一医院凭借着225亿元的收入预算高居榜首。然而,就是这样一家年收入超过200亿的医院,院长却称“并不盈利”。从郑大一附属院2021年收入支出决算情况去看,在218亿元的总收入中,其中事业收入(医疗收入)一项为186亿元。而当年总支出却达到208亿元。若不是政府补助和另外的收入,光靠医疗收入,它其实是亏的。

  医院常常人满为患,看似非常赚钱,其实有很多公立医院都过着紧日子。依照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的亏损率均稳定在45%左右。也就是说,全国近一半的医院正处于亏损状态。另据有关数据,自2009年至2021年,公立医院资产负债率从31%增长到45%。

  9 月 7 日,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在医疗领域开展扩大开放试点工作的通知》,允许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苏州、福州、广州、深圳和海南全岛设立外商独资医院。11 月 8 日,新加坡鹏瑞利集团与广州市白云区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打造鹏瑞利国际医院,为全国首家新设的外商独资医院。

  从中外合资合作医院20多年的发展来看,我们对外商办医有着较为成熟完备的管理经验和制度。目前,我国共有中外合资医疗机构60余家,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上海等省市。

  在投资主体方面,注重体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鲜明导向,统筹发展与安全。一方面,申请设立外商独资医院的境外投资者应当是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具有直接或间接从事医疗卫生投资与管理的经验。另一方面,要求投资主体可提供国际先进的医院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可提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医学技术和设备;可以补充或改善当地在医疗服务能力、医疗技术和医疗设施方面的不足,拓展多元化服务供给格局。

  7月国家医保局正式公布“按病组(DRG)和病种分值(DIP)付费2.0版分组方案”,这是医保支付方式的重大变革,其重要程度不亚于集采、国谈等政策的实施。

  特别是,重点调整了现存争议最大的分组,包括重症医学、血液免疫、肿瘤、烧伤科等13个学科,进一步体现治疗技术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差异。二是针对目前尚未纳入的复杂危重症等特殊病例,加强特例单议机制,并首次制定数量要求:原则上为DRG出院总病例的5%或DIP出院总病例的5‰以内。针对创新产品,方案特别强调探索除外机制,对合乎条件的新药耗新技术在应用初期按项目付费或以权重(点数)加成等方式予以支持,后期积累足够数据后再纳入DRG/DIP付费。

  总体来看,本次推出的DRG 2.0版分组,包括核心分组409组,较上一版增加33组,细分组(DRGs)634个,较上版增加6组。而DIP 2.0版核心病种库有所减少,从 11553组降到9520组,目的是提升集中度,目前足以覆盖95%以上的出院病例。

  2024年是“三年行动”收官之年,截至年底,DRG/DIP全国覆盖的进度条会拉到100%。

  9月,国家医保局出台《关于建立定点医药机构有关人员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医保监管对象将从机构向有关人员延伸。定点医药机构有关人员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是在医保协议管理的框架下,从医保支付这一关键环节入手,对定点医药机构有关人员实行“驾照式记分”,以此来实现动态精细化管理。

  一旦有关人员自然年度内记分达12分将终止医保支付资格。相对较轻的记1-3分,重一点的记4-6分,更严重的记7-9分,最严重的欺诈骗保等行为记10-12分。一个自然年度内记分达到9分的,将暂停其医保支付资格1-6个月,暂停期内提供服务发生的医保费用不予结算(急救、抢救除外);一个自然年度内记分达到12分的,将终止医保支付资格,终止期内所提供服务发生的医保费用将不予结算。其中,累计记满12分的,终止之日起1年内不得再次登记备案;一次性记满12分的,终止之日起3年内不得再次登记备案。此外,医保部门将为定点医药机构有关人员建立“一人一档”医保诚信档案。

  1、“三医”协同治理力度将明显加强,有关部门建立协作机制,政策一致性将明显加强,治理效率将明显提升。

  2、三明医改经验推广力度和范围逐步扩大,各省将试点增加到2-3个地市。三明医改3.0版将进一步推广,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实现全覆盖,提质升级。

  3、医药行业反腐力度和范围将进一步加大,随着集采范围逐步扩大,回扣渠道进一步收窄,推动医疗行业风清气正。

  4、分级诊疗制度和整合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四个延伸”进一步强化,大病在本省解决、一般疾病在市县解决、小病在基层解决等进一步得到落实。通过分级诊疗等制度,引导患者更多地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

  5、经济大环境和行业政策不支持医院继续增收,医院运营压力进一步加大,随着医改的推进,集采力度和范围的扩大,检查检验价格下调,次均费用的下降,全球形势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医院可能面临更多的挑战和考验。

  6、医保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包括医保支付方式的调整、穿透式检查、飞行检查、DRG/DIP2.0落地、覆盖范围的扩大等,以提高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保障水平为目标,医院可能面临更加大考验。

  7、二级医院减收进一步明显,运营管理难度加大进一步显现。这一现象可能向地市一级医院和部分省一级医院传导,2025年下半年部分市一级医疗机构可能面临更大的运营压力,降薪欠薪可能大量出现。

  8、医疗技术明显较弱的民营医院,也许会出现更多的倒闭破产。少数二级公立医院,由于资金链断裂,技术特色优势不明显,可能没办法适应医改的要求而面临倒闭或转型。

  9、公立医院医务人员收入结构将得到一定的改善,基础工资和绩效工资中的固定部分将进一步提升,将逐步斩断医务人员工资收入与药品、检查检验等收入挂钩。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促进医院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10、大型医疗机构,特别是床位规模过大医院的生存压力进一步凸显,甚至生存越来越困难。必须加快学科整合,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需要面向分级诊疗制度、县域医共体、城市医疗集团建设的未来,做好转型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医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真实的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以上趋势仅为预测,具体的医改政策和措施还需依照国家的决策和真实的情况来确定。

  1、《为何需要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来源:新华网,2024-11-12

  2、《全国严查医药领域腐败!已立案5.2万人!》,来源:护理之师,2024-12-25 09:14,福建

  3、《中国医生现状:近六成收入下降,近三成计划跳槽》,来源:好的牙口腔行业研究,2024-11-21 15:15广东

  4、《卫健委通知:公立医院开始降薪!》,来源:每日医学文库,2024年12月26日15:17,湖南

  5、《突发!又一公立医院倒闭,康复科不论有编无编全部离职!》,来源:华晟康复,2024年12月17日 14:02,广东

  6、《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协作会商机制启动运行》,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2024-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