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案例
12
2024
-
10
“土匪阿哥”:闽西苏区统一战线作业的成功典范
来源:fun88官网入口 发布时间:2024-10-12 05:40:01
1929年6月,红四军二克龙岩后,红色政权榜首个任务是:开展装备,拓荒新区。红四军司令部发布《告绿林兄弟书》,争夺绿林装备弃暗投明。红四军第三次攻下龙岩后,红四军军部设在中山公园周围的“番仔楼”。7月,龙岩东方绿林草寇刘烈波向赤军泄漏“归顺”之意。朱军长与党代表、政治部主任陈毅、参谋长朱云卿协商,都赞同刘部前来投诚,承受改编。并由朱军长全权处理。朱军长亲笔致函刘烈波,约定在红四军司令部商洽,并在军部请客刘烈波。刘烈波当即表明乐意承受收编,商定了收编的时刻、地址及详细事项。几天今后,刘烈波的部队统编为(龙)岩、(漳)平、宁(洋)游击队。
其时,坐落岩东的苏坂镇美山村(时称赤美山)地处九龙江上游,在没有公路、铁路时代,是龙岩通往漳平、华安、漳州、厦门的水道必经地。美山从前是龙岩县人口最多的村庄。
1929年8月,朱德率红四军第二、三纵队反击闽中,美山村人林宗明率赤美山赤卫队合作攻击宁洋。朱德率赤军攻击漳平前后,途经美山村,并驻扎在美山村的观音宫,在距观音宫100多米的新祖厝树立“赤军伤员救治所”。林雨膏、林宗明率赤美山赤卫队从水陆两路随军攻击漳平,合作赤军做了许多作业。朱德攻下漳平后,为赞誉赤美山赤卫队对攻击漳平的奉献,特拨60支枪和一批弹药,用船运去龙岩赤美山,装备赤美山赤卫队。
从前参与绿林的农人,在赤军的感化下,参与了赤卫队和赤军。原赤尾山赤卫队的大部分成员后来参与赤军岩东游击队,后并入红十二军。美山村现有在册赤军勇士25名,其间杨士连和林光永为赤军连长,革新人物有林宗明等人。
、朱德率红四军在闽西的革新实践,在做土匪作业中创始了先河,奠定了统一战线作业根底。
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在《闽西三年游击战争》回想:咱们对土匪方针则是晓以大义,指出革新出路,并劝诫他们不得抢农人,不打咱们,这样咱们也能够不打他们,在(龙)岩、连(城)、宁(洋)区域这个作业做得最好。
本来让人疾恶如仇的“土匪”,能够以“土匪阿哥”的称号呈现,是方方在回想录《三年游击战争》中最早提到的。
方方(1904—1971),广东普宁人。1934年4月,方方带领红九团前进龙岩、连城、宁洋一带,树立起纵横300余里、人口四五万的岩连宁游击依据地,自动合作赤军主力第五次反“围歼”的战役,超卓地完成了中革军委交给的任务。中心赤军长征后,闽西南赤军游击队与党中心彻底失掉联络,环境极点险峻,方方与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一同,依靠大众并带领兵士,与数倍乃至几十倍的敌人斡旋于崇山峻岭之间,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中树立和扩展游击据点,粉碎了敌人屡次的“清剿”,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赤寨会议后,闽西南军政委员会还成立了三个作战分区。以方方、罗忠毅为领导的榜首作战分区,在龙岩、连城、宁洋三县边区活动,部队涣散向外开展,艰苦转战,拓荒新的据点,重建依据地。
方方针对敌人推广保甲准则和堡垒方针,提出“变敌人的堡甲方针为赤色联防,变敌人的堡垒方针为赤色据点”的标语,隐秘安排大众以白皮红心敷衍敌人,维护大众不受敌人的糟蹋。并向龙岩东北一带开展,站稳脚跟,并拓荒了以大罗坪为中心的游击依据地。
为唤起民众,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树立,专门拟定了《关于争夺土匪作业的决议》《关于争夺白军作业的决议》等重要方针文件。作出了一系列新规则,主要有:决议中止打土豪,把筹款改为募捐;同各阶层、各党派(包含地主、富农、、三青团)在抗日反蒋的准则下实施联合;提出“争夺保甲长,改动保甲准则为赤色联盟”,“争夺壮丁队为农人自卫队”,“争夺白色碉堡为荫蔽的赤色碉堡”等方针。
方方在他领导的区域,特别向岩连宁土匪民团“约法三章”:“不受敌人收编,不抽收据点内大众维护费,不妇女。”联合“土匪阿哥”,统战作业行之有效。
在岩连宁战役过的何志远回想:那时,争夺土匪的作业是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部分。岩东、岩东北一带的土匪,长期以来构成了一股不行忽视的力气,占有了许多村子。咱们来到这一区域后,以部队装备为后台,与他们以礼交游,以义压服,逐步和他们树立起了有条件的友好联系。方方政委曾亲身与土匪商洽,向土匪提出三个条件:榜首,不受收编;第二,不征收大众的维护费;第三,不妇女,不糟蹋大众。土匪都承受了,还给咱们让出一些他们的地盘。
方方回想:此刻“土匪”区的大众,因咱们到后,“土匪阿哥”不收维护费、干事又和气得多,因而大众很靠紧咱们,所以咱们决议将司令部搬进“土匪”区去,方案怎么打破敌人新的“围歼”。
1935年7月下旬,榜首作战分区在“土匪阿哥”的合作下,在雁石至白沙公路上埋伏第十师一个通讯排,缉获8支步枪、几担服装和。有了“土匪阿哥”的合作,赤军游击队较以往愈加举动自如,挥洒自如。
1937年四五月间,方方授命到延安报告请示作业,遭到党中心与等亲热接见,并对闽西南装备奋斗给予很高的点评,“你们三年的苦斗有很大的功劳”。
1929年8月,朱德率红四军反击闽中时,曾在美山村新祖厝荣兴堂树立“赤军伤员救治所”。
三年游击战争中,红九团收集了红十七、十八团的40多名伤员,需求找一个安全可靠的地址来治疗,“经过老百姓的联系和土匪头结拜兄弟,吃血酒,订盟约,把土匪占有的当地让出一、二个小村庄,给咱们作疗养所。”“岩东这一区域的土匪,是赤美山林雨膏的部下,林雨膏曩昔从前受过红四军的收编,后因吃不得苦,依然逃回来为匪。林虽死去,但他的部下仍成群活动,并且和邻近的区乡长以致县政府的一些科长都有联系,因而构成不行忽视的力气。曩昔九团在铜钵回来,就从前吃过他们的小亏,这次咱们对待他们,是以礼交游,以义压服,以刚烈的部队的威力作为后台,因而很快和他们树立起有条件的友谊联系。”“咱们的伤病员搬到的时分,‘土匪阿哥’特别杀了一头猪来犒劳。把伤病员安顿好了,咱们才放下心来。从此,咱们的举动灵活性更好了。”
美山村地处岩连宁游击区域,本来的老赤卫队员、老接头户自动担任安顿伤病员,本来中药堂的医师林冠山等也自动承担起照料护理及治疗任务。新祖厝、五房祖厝成为赤军医院,再次被重用。美山赤军医院原址新祖厝2021年被评为县级文保单位。
岩东游击队指导员何志远在马池塘战役中,双腿受了伤,右腿中了一颗开花子弹,把筋给打断了。转移了几个当地,最终在美山村林春隆家养伤。
依据林春隆的孙子林建洪回想:1987年正月,美山村林枝龙、林建洪为复原赤军游击队领导人何志远在美山村养伤的前史,证明林建洪的奶奶李香英“五老”身份,曾北上山东济南,找到山东省军区司令部才知道,何志远将军现已离任,改任参谋,住在干休所。他们又赶往干休所。
何志远将军见到他们时特别快乐。林建洪说:“何将军,我奶奶叫李香英,她叫我问您一下,您的右大腿上是否有两个被枪子打断脚筋后留下的贯穿伤痕?”
何将军陷入了深思,撩起右腿的裤管,抚摸着右大腿上的两个贯穿伤痕,思绪回到了50多年前的烽烟年月,“当年咱们在你家养伤时,隆哥和香英嫂对咱们真好!有好吃的,都让给咱们吃,其时粮食不够吃,他们自己吃糠咽菜,让咱们吃米饭。为了让咱们添加养分,还下河去撒网打鱼,我就坐着竹排,跟隆哥去打过鱼。我随军北上后,一向没有你们的音讯,没想到隆哥那么早就被军杀害了。隆哥和香英嫂都为赤军和革新作业做过许多事,你定心,我一定会脚踏实地给你写这个证明。当年的苏区和老区公民为革新做过许多奉献,给他们恰当照料是应该的。”
几天后,何将军让干休所的作业人员拿了三个信封和两双簇新的军鞋给他们,其间一个信封里装的是将军写的“证明”,另两个信封里各装有一张从济南到漳平的火车票和30元现金,说是给他们当路费,作业人员用汽车把他们送到火车站。回到龙岩后,他们把李香英的状况收拾成书面报告,附上何将军的“证明”交给了政府。
何志远证明:“1936年间,我在岩东北区域作业时认识了林春隆,其时他当‘土匪’,但和其他当地土匪不同,他们和赤军联合一同打过戎行,给赤军送情报,协助赤军购买军需物资。”
李香英被确以为“老接头户”了,总算摘掉了箍在头上几十年的“土匪婆”的帽子,完成了她多年的革新“五老”人员希望。
在龙岩苏坂的崇山峻岭中,间隔美山村约3公里有一个溶洞,曾是啸集山林的绿林们安营扎寨的当地,被称为“雨膏洞”。上世纪七十时代洞内还在残留的土灶、土床、锅碗瓢盆。车行至无路处,再走路爬上半个小时,便是奇特的雨膏洞。至今在雨膏洞还能发现地上有当年留传的用品,在洞内石壁上发现有一条含糊可见的标语:“坚持游击战,民国廿四年”。
林雨膏是龙岩县最早的农动领导人之一,林雨膏与邓子恢、郭滴人等九人为榜首届龙岩县委委员。赤军北上后留在岩东打游击,林雨膏最终因其卫士被民团收购而被害。其遗腹女林仁花尚健在。
1966年10月2日,美山村人林跃鸿作为龙岩县第二批赴京代表,承受了毛主席审阅。赴京之前,邓坤副县长写了便信,要林跃鸿和他女儿一同去他堂兄邓子恢副总理家做客。
10月8日早上,林跃鸿和邓利英乘公共汽车去万寿路10号(北京红旗通用机械厂边的小巷子),向卫士阐明来意,不到3分钟,邓副总理夫人陈兰来接他们。
邓副总理和蔼可亲,十分关怀老区公民的事。谈到革新老区事,林跃鸿连忙问:“总理,我有一件事,受乡亲们托付问总理。咱们赤美山的林雨膏,听说是前期龙岩县委的领导人之一,还安排发起了许多赤美山的农人参与赤军游击队,但又有人说他是土匪,据您所知,他是否革新的?”邓副总理一挥而就地说:“林雨膏是革新者,是榜首届龙岩县委委员。我和郭滴人也是。民国十八年龙岩暴乱,岩东片的赤美山和苏邦、大吉暴乱,便是林雨膏安排领导的。岩东片和漳平、宁洋县许多村的赤卫队和农会是他发起安排的。他曾带领赤美山赤卫队合作朱德带领的红四军首克漳平立下大功,朱军长其时送了一大批枪炮给赤美山赤卫队。提到土匪,那是对人的诬蔑。朱毛不是也被骂吗?惋惜的是,林雨膏用人不淑,没有及时识破叛徒的嘴脸,最终被反抗民团收购他的卫士所枪杀。”
忆及往事,邓副总理着说:“我到过你们村,赤美山一面背山,三面环水,有三个渡头。除林雨膏外,在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我和你们村的林宗明、林加木等结下了很深的革新友情。赤美山对中国革新是有奉献的。”
从北京回乡后,林跃鸿向其时的党支书和大队长报告了邓子恢副总理接见时所说的关于林雨膏的说话内容,由于其时正值“”,他们对此不以为然。以为林跃鸿手上没有邓子恢写的证明,也无其他的人能够证明。即使是现实,“文革”期间,邓子恢也是泥菩萨过河,自顾不暇。
1987年6月13日,何志远在给苏坂乡政府的信中也特别阐明:1936年至1937年间,我曾在岩东北一带当地作业过,与当地在这一带活动的土匪常常有交游,并做过他们的作业,这一带的土匪和其他当地的土匪不同,其时咱们赤军称他们是劫富济贫的绿林好汉,在1936年间,他们合作赤军打过戎行,常常给赤军送情报,协助赤军购买军需物资,也维护他们统辖区域的大众利益。以上状况,你乡有此类问题的,供你们处理时做参阅。
从“土匪”到“土匪阿哥”的改变,表现了党的统一战线方针的英明巨大。这段特定的前史不该该被忘记,当年老一辈革新家在闽西的奋斗前史和老区公民为中国革新作出的奉献将永垂青史。不忘初心,紧记任务。革新老区的优良传统和精力永远是当今人们砥砺前行不竭的精力动力。
[作者系龙岩市新罗区委原党史研讨室主任(四级调研员),福建省党史方志专家库党史类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