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案例


09

2025

-

02

一大批存量项目靠商改住翻身了

来源:fun88官网入口    发布时间:2025-02-09 13:55:40


  去年以来,随着商办类物业去化压力进一步加剧,湖南长沙、海南万宁、云南昆明等城市陆续优化“商改住”政策,允许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将商办转成住宅。政策的出台,一是能有效缓解商办市场的高仓库存储上的压力,二是给其他政府和企业盘活存量商办资产提供了新思路,三是很多一二线城市的商改住产品,往往具有地理位置优越、周边配套完善等特点,能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缓解核心板块住宅供求矛盾。

  去年,已有不少房企在商改住政策上尝到了甜头。例如原福州斗池路地块经退地调规后重新由华润置地获得;越秀、万科在广州也都有地块在商改住政策上受益。

  那么,到底哪些房企享受到了商改住的政策红利?商办项目想要转住宅,究竟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商改住过程中,还存在哪些痛点难点?今天明源君就讲下这个话题。

  商改住政策放开,明源君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去仓库存储上的压力。众所周知,最近两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下行,导致各地商办项目去化速度明显放慢,库存积压严重。有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万宁商办项目的库存去化周期高达13年,长沙市内五区商务公寓库存去化周期也需要90个月。二是财政压力。从具体案例看,不少商办地块调整为住宅用地后,楼面价和总价会双双上涨,这样不仅仅可以提高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亦能通过增加住宅用地供应,平衡城市公共设施需求。

  所以最近一年,长沙、万宁、昆明等城市陆续发布政策鼓励“商改住”,深圳、上海、武汉等城市也允许将合乎条件的商业办公用地改为住宅用地。点击了解云资管,唤醒沉睡资产

  从已经落地的案例来看,商改住项目的实施主要是通过两种模式进行:第一种是土地调规,适用于尚未开发的土地。土地调规是在规划阶段通过改变土地性质,将商业用地调整为住宅用地。这一模式能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减少地块流拍率,缓解土地财政压力。这里面分两种情况:首先是商办用地改成住宅用地,能轻松实现较大程度溢价。比如上海徐汇斜土路地块原先是小米总部地块,系2021年小米以15.5亿元竞得,折合楼面价31001元/平方米。

  今年重新上架之后,被绿城以48.048亿元价格摘得,楼面价13.1万元/平方米,总溢价高达3倍,并成功刷新全国单价“地王”纪录,同时规划还新增了一处近2000平方米的公共服务设施。还有位于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的T207-0060宗地,该地块原规划为商业用地,但市场反应较为平淡。

  后面地块调整为二类居住用地,吸引多家房企竞拍,最终被中海以封顶价125.32亿元+自持58500平方米竞得,折合楼面价60349元/平方米。其次是商办用地改成租赁用地,符合当前政策风向。

  比如武汉国博城C2地块两栋楼,原本规划为商业办公楼,后又依据市场情况,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范围,计划提供720套保障性房源。

  商改住的另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存量改建模式,即针对已经建成的建筑进行商改住。这一模式常常要企业补缴一定费用,如土地款、相关手续费用等。另外,一些城市还规定必须增加住宅对应的基础配套设施。

  从实际落地案例来看,主要分成两种:首先是存量商办改成住宅,然后对外销售。对于房企来说,商办物业转住宅是一种有效的去库存手段,有助于房企回笼资金,缓解资金链紧张。比如中海某项目被认为是长沙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商改住”项目,具体调整内容有几个:

  一是土地性质发生根本变化,原规划的商业用地(B1)调整为住宅用地(R2);

  三是商改住涉及的楼栋原为商业大平层,调整为住宅后,变成限高45米、层数15层的小高层。龙湖长沙某项目通过“商改住”,也成功新增了150套住宅。调整前,该楼栋为公寓楼,规划为31层,整个项目规划总停车位4997个,商住比为3.7/6.3,总户数2890户;

  调整后,该楼栋变身住宅,规划成29层,整个项目总停车位将减少为4861个,商住比降低为3.2/6.8,住宅总户数增至3040户。其次是存量商办改成保租房,然后对外租赁。存量商办物业转成保租房,实际最早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出台政策,明确允许将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商业办公、旅馆、厂房、仓储、科研教育等非居住存量房子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

  之后,武汉、深圳等城市也相继推出“非居改保”政策,鼓励将商业办公项目改造为保障性租赁住房。点击了解,数智保障房

  通过这一方案,不仅能很好的盘活存量资产,亦为市场提供了急需的保障性租赁住房,缓解了城市青年住房需求压力。比如位于武汉的愉樾项目和空港中心三期项目部分建筑,原本是商办项目,后面均被改造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分别提供保障性租赁住房334套(间)和168套(间)。万科泊寓某项目原为水务南山大楼办公楼,后面深圳环境水务集团与万科合作,将其改造为保障性租赁住房,提供建筑面积在35-56㎡的单间、一室一厅户型共204套,这也是深圳首个“非居改保”项目投入运营的成功案例。

  对很多房企来说,商改住政策的放开,不但可以有效盘活旗下存量资产,亦能通过销售住宅快速回笼资金,缓解资金链紧张的问题。不过,先别高兴太早。目前商改住的成功案例多以尚未开发的土地为主,房企持有的存量改建案例依然是少数。根本原因有以下几个:一是存量商改住审批流程更复杂。未开发地块涉及的利益群体较少,也没有复杂的建筑改造、消防报批等问题,所以流程相对简单。而存量项目想要商改住,不仅需要土地规划部门、国土部门、消防部门、供水供电等多个部门协调与配合,更涉及到开发商、周边居民等多个利益主体,整一个流程漫长且复杂。二是存量商改住成本更高。

  目前来看,存量商改住的成功案例,往往具备以下几个共同特点:第一是当地政府全力支持。刚才提到,存量项目商改住之所以推进缓慢,其中一个重要缘由是流程复杂,需要土地规划、国土、消防等多个部门协调与配合。所以,当地政府的支持力度以及政策宽松度,决定了存量项目商改住的推进速度。比如长沙为了支持公寓等类住宅商品房调整为住宅,就专门发布了几条政策:里面提到两点:

  一是已完成项目总平面图审批,但开发、去化存在困难的公寓等类住宅商品房,在确保满足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配套设施承载力的前提下,经论证可行后可依规依程序调整为住宅。二是符合标准要求的公寓等类住宅商品房,经资规、住建等部门论证方案可行的前提下,由属地政府提出规划修改申请,按程序优化地块规划指标,合理调整规划条件和设计的基本要求并完善土地出让合同后,推动项目继续开发建设。亦有新闻媒体报道,在文件下达之前,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已经在内部起草了征求意见稿,各相关职能部门已经相互探讨通气,并理清了各个相关流程。第二是项目地段优质,商改住之后能快速去化。相比一些位置较偏的商办项目,房企更愿意推进地段优质的商办项目进行商改住。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核心区域拥有地理位置、配套设施、教育资源等诸多优势,更受购房者青睐,销售去化有保障。

  比如龙湖长沙某项目在商改住前,公寓去化速度比较缓慢。而在商改住之后,项目销售情况明显提升,从6月底到7月初,项目推出的150套住宅就已经销售了110余套,销售额达到3亿元。